|
来源:南京医科大学招生
医学影像学院介绍
南京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是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及博士学位授予点。医学影像学为江苏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单位及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学院建有江苏省医学影像学实验教学实验示范中心,是国家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目前本学院招生医学影像学及医学影像技术学两个专业门类,每年招生量约100人,在校生400人左右。
医学影像学作为临床医学的重要分支,是利用各种影像技术手段,如X线、CT、超声、磁共振、核素等对人体疾病进行诊断和在影像监视下进行疾病治疗的一门新型学科,是现代医学领域发展最快、涉及范围最广的学科之一,包括影像诊断、介入医学、超声医学、影像技术学和核医学等亚专科。本学科属于基础与临床的交叉学科,涉及到生物工程、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近几年,随着“精准医学”、“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概念的提出,计算机、医学图像处理及各种影像技术日新月异,介入微创技术应用日益广泛,医学影像学发展迅猛,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学科。各大医院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医学影像人才需求旺盛,各层次人才紧缺。因此,为加快医学影像人才培养及学科建设,更好服务“健康中国、健康江苏”,学校决策成立医学影像学院。。
我校医学影像专业历史悠久、实力强劲、建制完备。我校医学影像学是教育部第一批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1993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医学影像专业,1994年开始招生,同年第一临床医学院医学影像系成立,2005年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获得博士学位授予点,2006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单位。2009年建成江苏省医学影像学实验教学实验示范中心。2010年七年制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招生。2017年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招生。在历届系主任的带领下,医学影像专业共培养本科学生1000余人,现在在省内外各大医院已经进入骨干岗位。目前本学院招生医学影像学及医学影像技术学两个专业门类,每年招生量约100人,在校生400人左右。
近几年本校医学影像各方面发展迅速,成果喜人。本专业教师临床医师硕士以上学历比例占100%,博士研究生占45%;依托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有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8人。本专业拥有以3所直属附属医院为中心、20所非隶属附属医院为主干、50所教学医院为支撑的全省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医学影像教学基地群。其中本专业主要依托于其他附属医院的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师资力量强大,共有博士生导师16人、硕士生导师70人。现任院长任施海彬教授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兴卫工程"医学重点人才,担任全国介入放射学组委员、江苏省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介入医学会候任主任委员。近三年,医学影像学院发表SCI论文一百余篇,中文核心期刊近三百篇。作为课题负责人分别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8项,省部级课题17项,江苏省医学领军人才2项,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2项,主编学术专著4部,参编学术专著5部。
近3年我校医学影像学专业毕业生国家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平均通过率高达85%以上,高于国家平均通过率近20个百分点。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平均就业率近100%,远远超过其他专业,尤其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紧缺,毕业生基本进入三级医院。
作为新成立的学院,我们将秉承“博学至精、明德至善”精神,以培养“具有岗位胜任力的卓越的医学影像人才”为导向,坚持“校院一体、医工交叉”,依托南京医科大学,整合各附属医院医学影像资源,建立人工智能影像实验室和分子影像实验室,打造医学影像学科高峰;努力建成国家级医学影像学特色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研究能力及专业胜任力的卓越的医学影像医生和技术人员,在国内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服务健康江苏、健康中国提供人才和智能平台。
(定期邀请以色列教授来我科进行专业讲座)
医学影像学
(五年制)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较宽厚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生物医学基础理论,具有扎实的临床、医学影像专业知识及较强的医学影像诊疗实践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具有创新精神,能够基本掌握并运用现代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应用型专门人才。通过系统化教育,使学生成为具有一定研究能力及专业胜任力的的卓越的医学影像医生。
【培养要求】
1、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具有远大理想和创新、创业精神;
2、具有较宽厚的电子学、医学影像学和医学基础理论及熟练的影像医学操作技术,具备一定的临床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态度,能够运用放射诊断、超声诊断、核素诊断等影像技术进行疾病诊断和临床辅助诊断及教学工作;
3、具备较广泛的社会科学理论及人文、自然科学知识;
4、具有一定的基本科研工作能力,有参与现代影像医学技术科研活动的基本素质和发展潜能;
5、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6、掌握一门外语,达到国家大学英语考试四级水平或通过学校组织的学位英语统测者,能够运用英语阅读、翻译本专业文献。
【学制年限】5年
【学位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主干学科】影像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主要课程】
英语、系统解剖学、断层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医学统计与流行病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医学影像物理学、诊断学、外科学基础、内科学、外科学、超声诊断学、医学影像诊断学、核素诊断学、放射治疗学。
【主要教学环节及特色】
公共基础课通识教育在大学学习一年完成,临床主干课程要求与临床医学专业一致。大四进行专业课程教育,教师指导方法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启发式教学方法,采取面对面及网络互动交流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人文素质的教育,注重能力的培养。具体措施为:
1.每个系统授课内容结束后,进行系统病例的案例分析,强化教授的内容。
2.每个单元课程结束后,进入数字化影像实验室进行自主学习,采取师生互动型、个体化教学,进一步强化掌握所学内容。
3.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师生互动。
4.小课实习,采用学生阅片,互相讨论,老师讲解方式,让同学们深刻理会基本知识,并着重疾病的横向联系,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阅片能力。同时学生参加真实的临床工作书写报告,锻炼书写能力。
大五进行为期半年临床实习及半年影像大科实习,参与各种检查的操作、临床教学读片,让同学们掌握各种检查方法及其适应证和禁忌证,进一步锻炼影像诊断思维能力,并初步具备解决疑难疾病的能力。
【毕业去向】
该专业学生毕业后一般进入二级或三级医院放射科、超声科、核医学科或放射治疗科担任临床医生,一半以上优秀学生可以通过保研或考研进一步深造学习。
医学影像技术
(四年制)
【培养目标】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相关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影像技术、放射治疗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现代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各种影像采集设备(MRI、CT、DSA、DR、CR等)的操作和应用,掌握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毕业时成为具有较好的专业教学能力,一定的影像技术研究能力和管理能力的现代影像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电子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医学影像学范畴内各项技术(包括常规放射学、CT、核磁共振、DSA、超声医学、核医学、介入医学等)及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
3.具有运用各种影像诊断技术进行疾病诊断的能力
4.熟悉有关放射防护的方针、政策和方法,熟悉相关的医学伦理学
5.了解医学影像学各专业分支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学制年限】4年
【学位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主干学科】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影像检查技术、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诊断学。
【主要课程】
影像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影像设备学、放射物理与防护、医学影像诊断学、超时诊断学、放射治疗技术、医学影像设备管理、医学伦理学。
【主要教学环节及特色】
大一完成公共基础课通识教育。大二学习专业相关的基础课程。大三进行专业课程教育,教师主要通过教材向学生传授系统知识、间接经验,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熟练技能。学生在探索中通过独立思考获得的知识,在解决各种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探索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大四进行为期一年的影像大科实习,实习点主要在南京及上海。观摩各种检查设备的操作、让同学们掌握各种检查方法及其适应证和禁忌证,进一步锻炼动手能力,并初步具备独自进行常见部位、体位的检查。
【毕业去向】
该专业学生毕业后一般进入二级或三级医院超声科、介入科、核医学科、放疗科、设备科的技术岗位或者相关科研岗位,也可以在国内外大型医疗器械公司选择产品研发、销售、培训及设备维护等岗位。 |
|